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》解读
【编 辑:天贵律师事务所】 【更新日期:2015/11/17 15:35:27】 【浏览次数:2427 次】
 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》解读

201571,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,该法自71起施行。这是我国首部综合性、全局性、基础性的国家安全法,该法第一次以立法形式明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,对经济安全、金融安全、文化安全、社会安全、科技安全、粮食安全、网络安全、生态安全、资源能源安全、核安全等分别作出规定,亮点有:

1.建立安全审查机制 维护国家经济安全

新国安法强调,国家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,保障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、重点产业、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经济利益安全。该法同时明确,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的制度和机制,对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、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等进行国家安全审查。。

2.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影响 确保文化安全

法律明确,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,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,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,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。文化安全属于国家安全观中的非传统领域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、国际法所法治战略研究部主任李忠认为,文化安全主要包含两方面: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也是指中华文化的安全,中华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,不能被西方文化所取代。

3.惩治网络违法犯罪 维护网络空间主权

新的国安法规定,国家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,并加强网络管理,防范、制止和依法惩治网络攻击、网络入侵、网络窃密、散布违法有害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,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。“这部法第一次明确了‘网络空间主权’这一概念,这可以理解为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、延伸和反映。”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说,这个原则既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,又是参与网络国际治理合作应该坚持的原则。据介绍,各国都在加速构建各自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体系。一些西方主要国家为维护网络空间主权,很早就制定了法律法规,并将维护网络安全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。

另外,新颁布实施的国家安全法还规定,每年4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。国家安全法还对公民、组织的义务、权利作出规定,包括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等。同时规定,公民和组织因支持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导致财产损失的,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,造成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,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。在国家安全工作中,需要采取限制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特别措施时,应当依法进行,并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为限度。